<%@ page contentType="text/html;charset=UTF-8"%> <%@ include file="/common/taglibs.jsp"%>
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新闻 > 信息安全  
 
手机App挑战 信息 安全  
内蒙古日报

 

手机控是透明人

网上约车、购物、叫外卖……从早上一睁眼到晚上睡觉,“手机控”张静几乎每时每刻都享受着手机App带来的便利。但在2016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上,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的一场主题演讲,把张静讲“懵”了。

只要你的手机里安装了百度、高德等导航软件,无论你在哪里我们都能很快通过手机里App数据找到你。在邬贺铨看来,位置信息不能造假。“App本身跟位置并没有太多的关系,可是App会强行搜索你的位置信息,而你的位置信息屏蔽不了。”邬贺铨解释道。

和张静一样,很多“手机控”在下载安装App时不会看授权权限条款,便直接同意安装,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,App会完成访读取通话记录、短信记录、位置信息,监听手机通话等一系列行为,一不留神用户的隐私就泄露了。

2015年全球数据泄密的重大事故达1673起,涉及7亿多条数据记录;其中,医疗行业丢失了8000多万份个人隐私数据。

鼠标很危险

就像空气和水一样,数据在我们周围自然而然地存在着。每一次点击鼠标,每一次刷卡消费,每一次拨打电话,每一次驾车出行……数据便已生成。我们每一个人既是数据的消费者,也是数据的生产者,每天都生成海量数据。

“只要一上网,我们基本上等同于裸奔。”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韦青坦言。只要你掏出手机打开App,你今天去了哪儿、你的电话号码是多少、你的实时位置信息……你在手机上进行的一切动作,都被悄无声息地记录在册。这个搞技术出身的工程师认为:“我们越是享受数字化的便利,隐私就越少。”

拥有用户越多的公司往往掌握的数据也越多。“现在滴滴公司已经覆盖了全国400多个城市,是全球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,我们掌握了3亿多客户端用户的数据。”滴滴公司副总裁凌亢直言。滴滴公司掌握了所有用户交通出行的信息,包括姓名、实时的位置、手机号码、真实出行的轨迹、单位的地址、家庭住址。

在中国互联网协会秘书长卢卫看来,企业利用App软件收集用户相关数据的行为存在很大争议。“在数据价值和产权没有明确分类和清晰界定的时候,数据收集者的动机可能被隐藏,数据安全和各类隐私存在着一定的风险。”卢卫表示了担忧。

数据安全需要技术突破

国家密码管理局商用密码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安晓龙认为,密码是保障大数据安全的有效手段。据安晓龙介绍,密码技术与核技术、航天技术一直被视作国家安全的三大支撑技术,从国之重器的角度上讲,在身份认证、安全隔离、信息加密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
邬贺铨认为保护数据最好的方式就是分布式存储,别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在一个篮子里。“我们现有的数据中心技术是不足的,过去大多数安全分析工具方法是针对小数据设计的,直接把它用到大数据上,处理能力不够,直接用来存储大数据,并不安全。”

数据保护除了在技术上进行突破外,卢卫认为大数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有很大的建设空间,应该完善相应的数据交易规则。

由此可见,大数据带来了产业的变革和生活的便利,也带来了隐私的泄露,使人宛若透明人一般。信息安全除了用户自身要加强信息保护意识外,企业也需增强自律,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。(中菁)